首页 > 新闻资讯 > 荣宝斋将于5月25日-31日举办“自家江山 · 吴冠中诞辰100周年作品展”

荣宝斋将于5月25日-31日举办“自家江山 · 吴冠中诞辰100周年作品展”

吴冠中

(1919-2010)



2019年是吴冠中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为纪念一代大师在中国绘画发展中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与辉煌成就,荣宝斋即将筹备举办“自家江山—吴冠中诞辰100周年作品展”,将于5月25-5月31日在荣宝斋大厦多功能厅举办。吴冠中先生一直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实践,是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性画家。他博采中西、融通古今,在中国水墨绘画方面,吴先生力求时代出新;在油画等艺术形式上他戮力创造民族特色。


此外,为配合本次展览还将结集出版展览画册,将系统清晰地展现本次展览的脉络,旨在与广大艺术爱好者一同向大师致敬,共同追忆吴冠中先生的绘画之路,也以此缅怀吴冠中先生。


640 (1).webp

1980 年春,吴冠中在江南乡村写生


猎人生涯 赤心丹青


“我学过国画,爱传统,感激我的国画启蒙老师。不过我想我不算国画老师的好学生,因我又学西画了,但我并不是国画的叛徒。国画也好,西画也好,学着学着,我越来越发现它们之间艺术规律的共同性。于是,我想造一座桥,是东方和西方、人民和专家、具象和抽象之间的桥。我总在桥的两岸探寻和勘测,因之,传统的作品、老师的教导以及老师自身漫长岁月中的探索,都正是造桥必需的资料。桥不一定由我造成,但它一定会被造成,而且将有许多样式新颖的桥,我多么想看到(这)座桥的载重量和流量啊!”


640 (2).webp

1982 年,吴冠中在陕西省华山写生


“从艺以来,如猎人生涯,深山追虎豹,弯弓射大雕。不获猎物则如丧家之犬,心魂失尽依托。在猎取中,亦即创造中,耗尽生命,但生命之花年年璀璨,人虽瘦,心胸是肥硕壮实的。”

——吴冠中


640 (3).webp

1983 年,吴冠中夫妇在黄山写生


640 (4).webp

1983 年,吴冠中在四川省木里山区写生



佳 作 精 赏 



640 (5).webp

吴冠中 (1919-2010)   观音

设色纸本 镜片 1990年作

钤印:冠中写生、九十年代

款识:庸俗寓通俗,观音听心音。1990.淡水湾,吴冠中。

86×68 cm. 约5.3平尺


一九九〇年十一月,画家应香港土地发展公司之邀访港,以画笔记录他眼中之香江,内容集中置于重建发展计划之中环、湾仔等旧区,写成彩墨、油画、水彩及素描等廿余帧作品,翌年展于《吴冠中眼中的香港》。本幅即其一,入画乃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之浅水湾镇海楼公园观音像,取景地点及题材有异于其他展品,亦属画家笔下鲜有以宗教人物入画之作。


640 (6).webp

吴冠中 (1919-2010)   弥勒佛

设色纸本 镜心

钤印:吴冠中印、荼、八十年代

81×149 cm. 约10.9平尺 


大肚能容天下事 宽心可解世间愁

——吴冠中《弥勒佛》


1985 年刚刚选全国政协委员的吴冠中先生,应全国政协宗教组与中国佛教协会的约请,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创作了此幅《弥勒佛》,又名《契此僧像》。

 

灵隐寺佛光常常出现在吴冠中笔底。本幅“弥勒佛”即是依据灵隐飞来峰的布袋弥勒佛为蓝本所作。据《云林寺志》记载,这弥勒佛造像是(北)宋乾德四年的作品。云林寺就是灵隐寺,这个大弥勒佛像是北宋初期作品,那时,杭州是号称“江南佛国”的吴越国都城。布袋弥勒佛造像的原型,是五代吴越国明州奉化人“契此”。这位持念珠,荷布袋,笑口常开,随遇而安的和尚,给人欢喜快活、逍遥自在的深刻印象。后梁贞明三年(917 年),布袋和尚端坐岳林寺东廊下的一块磐石上,入灭前说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后安然坐化。他笑口常开,大肚能容,十分招人喜爱。后来全国各地寺院为了吸引信徒,也纷纷模仿,并且传入海外。所以,杭州灵隐飞来峰大布袋弥勒佛像,实乃天下笑嘻嘻布袋弥勒佛造像之祖。

 

吴冠中在造访各地时常会去描绘佛像的造型,尤其对石佛情有独钟。在《两个大佛》中,他写道:乐山大佛坐镇江滨,大足宝顶的大佛长卧空谷。这两尊巨大的石佛都因显现在光天化日之下,充分发挥了雕刻的威力。人,想雕凿宇宙,征服宇宙。美国受到人民敬仰的四位总统的头像也被后人铭刻在大山之上,永伴着常青的松柏长存,这一设计思想与我们祖先的雕刻意图是多少相仿啊。... 给我感受最强烈的还是那尊卧佛。佛,崇高的佛,身躯巨大的佛,他就这样躺卧在岩石之下,是死?是生?永远那么安详。风吹、雨打,大自然的演变与他无关。岩上灌木杂树婆娑,那些垂挂下来的枝条半掩了佛的头部,是有意为他遮遮风雨吧。细细的清泉从佛的脑背后流出,绕到佛的身前,又涓涓流去,流水象征着生命吧。但愿永不枯竭。涅盘,毕竟就是死,弟子们一字儿排开,奉献着莲花香果,低头哀悼师尊的永逝。屈身在大佛胸怀前,弟子们显然只是些小小的石块,其实比真人大多了,这一造型中强劲的对比手法,该是东方古国的特色吧。

 

此文中,吴冠中先生自比布袋和尚,为了艺术而行走不怠。“如今却经常惦念布袋和尚,因我确乎也一直背着那偌大的布袋,背了七十余年,……我几乎踏遍青山,但那全非为了游与玩,总是背着那个大布袋跋涉,去狩猎,想捕获看得见而摸不着的“美意”。我的大布袋里是否装满了美意呢,是否够开一个高品位的美食店了,显然将令人失望,被历史嘲笑,于是我仍将背着布袋奋力继续前进。”,一个个春暑秋寒,吴冠中背着沉重的画具走遍了各处的水乡与山村。

 

此图中的弥勒佛,袒胸露腹,双目微睁,嘴部张开,呈大笑之态。其身后有八位小僧人,或乞食、或持莲花,或遥望、或互视,姿态各异,身材几乎与契此的手掌等长,如此更突显出其身宽体胖,得天独厚。在色彩上,此作以黑白为主色调,零星点缀先生惯用之彩色的点与线,为画面增添了几分活泼与生动。《弥勒佛》可谓吴冠中先生一生的精神写照,他就像一名苦行僧,不畏艰难,一直坚持探索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道路,为中国绘画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是言,先生一生苦行,却真正得大自在;先生一生佳作众多,却独有此幅巨作《弥勒佛》,是先生一生的精神写照。


640 (7).webp

吴冠中 (1919-2010)  狮子林

设色纸本 镜框

钤印:吴冠中印、八十年代

48.5×68.5 cm. 约3平尺


《狮子林》题材为吴冠中最为重要的艺术题材之一,之所以说重要,是因为此题材所表现的苏州狮子林和吴冠中先生一个重要理论观点的提出有关,这就是在中国当代美术史有着重要影响的“风筝不断线”的理论。


他认为,绘画抽象就像是放风筝,风筝是作品,是“从生活中来的素材和感受,被作者用减法、除法或别的法”,抽象成的某一种艺术形式,而观众是天空,要让风筝飞上天空,艺术家手中“须有一线联系着作品与生活中的源头”,只有“风筝不断线,不断线才能把握观众与作品的交流”。他在《不断线的风筝》中称,我作过一幅《狮子林》,画面五分之四以上的面积表现的是石头,亦即点、线、面之抽象构成,是抽象画。我在石群之下边引入水与游鱼,石群高处嵌入廊与亭,一目了然,便是园林了。但将观众引入园林后,他们迷失于抽象世界,愿他们步入抽象美的欣赏领域。这近乎我的惯用手法。苏州拙政园里的文征明手植紫藤,苏州郊外光复镇的汉柏(所谓清、奇、古、怪),均缠绵曲折,吸引我多次写生,可说是我走向《情结》、《春如线》等抽象作品的上马石。


七八十年代,吴冠中曾频繁来到苏州写生。苏州狮子林假山石的形象,引发了艺术大师关于艺术形式美的深刻思考。“风筝不断线”艺术理念的提出和确立,都是从苏州的狮子林开始的,吴冠中晚年接受《苏州日报》记者采访时,非常肯定地说,“狮子林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理论从实践中来,后来同样也指导着实践。吴冠中的这条理念后来成为指导他创作的重要思想。


苏州狮子林是吴冠中“风筝不断线”理论的发源地,而《狮子林》作品的面貌,便是“风筝不断线”理论最直接的体现。


640 (8).webp

吴冠中 (1919-2010)  小鸟天堂

设色纸本 镜片 1989年作

钤印:荼

款识:吴冠中,八九。

45×70 cm. 约2.8平尺


天堂者,无忧无虑之家园也。闻道广东新会县有“小鸟天堂”,茂密丛林中栖满鸟群。乱线交错成茂林, 散点疏密是鸟群,估计也应是我画中天堂,久久心 向往之。终于有一天到了那天堂。1989年初,从澳门返广州,我特意去访“小鸟天堂”。适遇雨,道路泥泞,烟树迷蒙,放眼看那河流中的树丛之鸟, 绿叶覆盖下毫无形象特色,我上了巴金先生的当了, 因他题了“小鸟天堂”这个诱人的美名。枝丫交错、气根垂挂的榕树之林,据说原只是一株榕树,气根落地生枝,于是子子孙孙,成一家之林,全岛之林。 因林在水中,人迹罕至,鸟们栖止,被誉为小鸟天堂, 其实鸟似灰鹭一类,体形不小,并非小鸟。遥望江 中茂林一片,密叶覆盖,不见枝条与小鸟。风雨交加, 友人找来小舢板,赤脚撑伞,划向江中天堂。才见那 榕树根枝交错缠绵,如大篆,如狂草,任性挥写谁 管得,冷落幽深织魔窟。钻入垂枝密叶,将爬上岛之岸,鸟们警觉灾祸降临,振翅猛飞逃命,一阵骚乱,天堂顿失。归来作《小鸟天堂》,着眼于线之纵横, 疏密穿插,乱中有序,引来杂色小鸟,不知是何鸟种,只需能藏于枝杈间,时隐时现,随兴点染,便是天堂。我前后作过大、中、小几幅心中天堂,最大一幅, 存大英博物馆。




- The End -


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琉璃厂西街36号

咨询电话:010-83159597

官网:www.rb139.com



拍卖预告
精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