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王子武《李白送晁衡图》
1936年10月生于陕西长安(今西安市),先后任职于陕西省美术家协会、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协常务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委、深圳市文联副主席,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擅人物、花鸟,偶作山水。画风严谨而洒落,不拘成格,用笔用墨自具特色。作品曾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美术作品展览并在多种专业报刊上发表,或被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单位收藏。
1988年中、法两国联合提名,请王子武作为中国十大画家之一参加《首次国际拯救威尼斯、修复长城义捐拍卖活动》,王子武献出了他的力作《苏东坡》;
199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海外播出了专题节目《中国画家王子武和他的画》;
1993年,荣宝斋为王子武的人物画出版了《荣宝斋画谱·王子武卷》;
1999年,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美协合作,制作播出《国画五十家》系列片,每人一集,其中就有王子武。
作品有:《平型关大捷》、《悼红轩主像》、《壮怀激烈》、《黄陵古柏》、《白石山翁》、《沈括》、《生当作人杰》、《曹雪芹》、《屈原》、《石钟山记意》、《春颂》等。出版:《王子武画集》等。
352 王子武 (b.1936) 李白送晁衡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87年作
钤印:子武所为、神禾原人也
款识:晁衡原名阿倍仲麻侣,于公元七一七年随遣唐使入唐求学长安,勇于任事为玄宗所赏,遂易名晁衡,官左补阙,仪王友秘书监,兼卫尉卿等职。晁衡好学、能诗,其望月怀乡之歌,御命辞国之作,或流传日本或讽诵中朝,唐诗人若李白、王维、储光羲、赵骅、包佶之属皆与往还。此图乃写李白与晁衡月夜欢唱意。当天宝十二年晁衡归国,传闻遇风飘殁,李白遂作《哭晁衡诗》以悼之,诚可谓古今之佳话,相互友好之明证也。丁卯夏五月,子武客居无冬山麓之碧波园中。
175×93 cm. 约14.6平尺
RMB: 1,500,000-2,000,000
说明:此作品得原藏家岛田滋先生。
岛田滋:原日本航空高管,上世纪八十年代与中港日进行贸易合作期间,曾一度给予中方提供诸多资源与便利,为了表达对他的感谢以及对中日友好情谊的促进意愿,我方高层于1987年将此画作为国礼赠予岛田先生。
王子武系长安画派代表人物,196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78年调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从事专业创作,先后任职于陕西省美术家协会、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擅画人物、花鸟,经典人物系列有《曹雪芹》、《屈原》、《白石山翁》等,《李白送晁衡》为王子武先生人物创作系列中较为特殊的题材,参考可见《荣宝斋画谱-王子武绘人物部分》P36。
这幅作品讲述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与日本遣唐使晁衡的故事,二人曾因互相倾慕才华而结为密友。
晁衡,本名阿倍仲麻吕(698年—770年),朝臣姓,安倍氏,字巨卿。公元716年(日本灵龟2年,唐开元4年),日本政府决定派遣第八次遣唐船,十九岁的仲麻吕被举为遣唐留学生。
到达长安后不久,晁衡就入了国子监太学,他聪敏勤备,成绩优异。太学毕业后参加科试,一举考中进士。
不久他被任命为左春坊司经局校书(正九品下),职掌校理刊正经史子集四库之图书,辅佐太子李瑛研习学问。公元731年(开元19年),升任门下省左补阙(从七品上),职掌供俸、讽谏、扈从、乘舆等事。这个职务使得他在宫廷中常有机会接触唐玄宗,因而他的学识进一步得到器重,后不断升官晋爵。历任仪王友、卫尉少卿、秘书监兼卫尉卿,肃宗时擢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
晁衡不仅学识渊博,才华过人,更生来具有诗词天赋。他和唐代著名诗人名士李白、王维、储光羲等人都有密切交往。
公元753年(天宝12年),晁衡归国省亲,不久传闻他在海上遇难,李白听了十分悲痛,挥泪写下了《哭晁卿衡》的著名诗篇:“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诗人将晁衡比作洁白的明月,将他的死,比作明月沉碧海,深刻表达了两人友谊之诚挚。
而晁衡经历万般艰险回到长安后看到李白为他写的诗,百感交集,当即写下了著名诗篇《望乡》:“卅年长安住,归不到蓬壶。一片望乡情,尽付水天处。魂兮归来了,感君痛苦吾。我更为君哭,不得长安住。”这两首诗词所抒发的情感至真、心意至切,成为中日友谊史上传诵千年的不朽名作。
晁衡仕唐期间,实际上起到了民间大使的作用,他为增进中日友好、提高日本国际地位,促进中日文化交流而辛勤献身,建立了不朽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