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珍玩专场精品赏鉴 | 第78期
□ 123
清光绪黄釉绿彩双龙戏珠盘(一对)
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光绪本朝。
说明:黄地绿龙纹器为清朝官窑的经典品种。据《国朝宫史》记载,黄地绿龙纹器专供皇宫贵妃使用,极为名贵。品相良好,成对保存至今更为珍稀,是一对精美的光绪朝宫廷用瓷。
来源:佳士得纽约拍卖2012年3月22日第L ot 2042。
D 18 cm.×2
RMB: 50,000-100,000
□ 127
清光绪黄地粉彩喜鹊登梅盘
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光绪本朝。
说明:此盘敞口,浅弧壁,圈足,口沿描金一周,盘内通体施黄釉地,上绘粉彩梅花及墨彩喜鹊,寓意“喜鹊登梅”、“梅鹊争春”,盘底双圈内书“大清光绪年制”楷书款,整器绘工精细,生动传神,为光绪佳品。
D 23 cm.
RMB: 35,000-60,000
□ 128
清光绪洋彩花卉小碟(一对)
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光绪本朝。
说明:碟敞口,浅弧壁,圈足,内施黄地洋彩绘各式缠枝花卉,外壁绘白釉粉彩勾莲纹。足内书红彩“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楷书款。洋彩始自于乾隆一朝,彩料与珐琅彩相同。该件器物,绘画风格、施彩、构图技法皆源于西洋艺术,制作精益求精,胎质细腻,色彩鲜艳华丽,渲染自然,黄釉明快娇亮,光彩夺目。所绘纹饰笔触灵动,状物有神,花卉自然逼真,各具风姿。纹饰布局考究,构图虽繁但密而不乱,绘画精细工巧,色彩浓淡相间,展现西洋艺术风格十分浓厚,是中西文化艺术的结晶。乃清代宫廷用瓷精品。
D 10.5 cm.×2
RMB: 35,000-60,000
□ 132
清光绪苹果绿釉双龙戏珠纹碗(一对)
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光绪本朝。
说明:此件苹果绿釉暗刻双龙戏珠小碗,成对形制,造型、规格、纹饰相同,撇口,弧壁,圈足,全器内外壁皆施青翠的苹果绿釉,施釉均匀润泽,色调柔和,器外壁暗刻行龙赶珠纹,双龙威猛生动,大气磅礴,空隙处绘火云纹,刻工精细,底书青花“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楷书款,字体工整严谨。此纹饰为清代官窑传统图案,常见多为施黄釉,此件施苹果绿釉,并不多见,釉色清新淡雅,鲜艳明亮,为不可多得的光绪官窑单色釉精品,又因成对保存至今,实属为一件极为难得的赏玩佳器。
D 9.5 cm.×2
RMB: 40,000-70,000
□ 133
清光绪仿汝贯耳瓶
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光绪本朝。
说明:贯耳瓶,为仿青铜器样式。此器呈四方形,为扁方形瓶体,四角倭收,直口,长颈溜肩,颈部两侧各饰有一方形管状贯耳,下腹略鼓,腹部前后有突起桃形纹样,造型端庄,古朴大方,通体施粉青釉,釉质莹润,釉色均匀,虽素面,却以釉色为饰,达到了一种独特的装饰效果,底承方圈足,整器胎体厚重,圈足平实,涂铁褐色护胎釉,底部书写“大清光绪年制”款。为清代官窑传统品种。
H 31 cm.
RMB: 200,000-300,000
□ 134
清光绪粉彩百蝠赏瓶
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光绪本朝。
说明:赏瓶,清宫档案原名为“玉堂春瓶”,是清宫经典的陈设器皿,光绪朝之前,赏瓶以青花绘制缠枝花卉品种最为多见。自光绪朝始,赏瓶种类日渐丰富,除青花外,还出现了粉彩和祭蓝、洒蓝等品种,瓶腹除绘传统的缠枝花卉、云龙等纹样外,还流行百蝶寿字、皮球花等图案,此件作品是光绪朝官窑瓷器中极具代表性的品种。瓶敞口,长颈微束,鼓腹,圈足。口沿外饰如意云纹一周,肩部双圈描金作纹饰带,内绘缠枝莲托“寿”字图案,近足处饰变体莲花瓣纹。颈、腹部白釉地上用粉彩绘百蝠纹,所见红蝠飞舞于五色祥云间,姿态各异,设色华丽,生机盎然,寓意“洪福齐天”。
来源:美国新泽西州格洛斯特(Gloucestercity)私人收藏。
参考:1.《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 徐湖平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P467。
2.《江西藏瓷全集清代(下)》页98。
H 39.1 cm.
RMB: 150,000-250,000
□ 135
清光绪仿官釉琮式瓶
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光绪本朝。
说明:琮,指中国上古时代玉琮,古人尊为通天神器。瓷质琮式瓶,其形自上古玉琮变化而来,始见于宋,因腹部有凸起的八卦纹,又称“四方八卦瓶”,是极重要的宫廷陈设器。官釉,指宋代五大名窑“官﹑汝﹑哥﹑钧﹑定”中的官窑瓷器品种,历史辉煌,名闻天下。仿官釉,指清代雍正朝御窑厂督陶官唐英仿宋代官釉的仿古创新品种,唐英称为“铁骨大观釉”,是清代景德镇御窑厂仿古釉色里档次最高的单色釉之一,其釉质直追宋朝官窑瓷器,并影响雍乾以后清代各朝。此瓶为光绪朝御窑厂仿官釉之上品,釉质精美,丰腻莹润,似可见雍乾盛世御瓷的影子,或称呈现出“帝国余辉”。难怪西方大藏家曾将其登大雅之堂展览,且出版著录,流芳海内外。
来源:1.佳士得纽约拍卖第Sale 2872 / L ot 801
2.Dr.Peter M.Greiner(1940-2013)旧藏。
展览:BattleCreek,Michigan,A Walk into China’s Past,1980-1981,No.93 (美国密西根州巴特克里克市“走进曾经的中国”展,设展于1980-1981年,第93号展品)。著录:Dr.PeterM.Greiner , A Walk into China’s Past, Michigan,1980,No.93 (PeterM.Greiner博士 著《走进曾经的中国》美国密西根州,1980年版,第93号展品)。
H 28 cm.
RMB: 300,000-400,000
□ 138
清同治粉彩八宝吉祥纹盘(一对)
款识:“大清同治年制”。同治本朝。
说明:此对盘盘心以绿彩绘宝相花纹,外壁绘折枝花卉纹,四周绘八宝图案,画工精细,器底书有“大清同治年制”六字楷书款。八宝纹是传统吉祥纹饰。寓意八宝的纹样常见的有:一为和合,二为鼓板,三龙门,四玉鱼,五仙鹤,六灵芝,七罄,八松。但也有用其它对象作为纹饰者,如珠、球、磬、祥云、方胜、犀角、杯、书、画、红叶、艾叶、蕉叶、鼎、灵芝、元宝、锭等,可随意选择八种,称为“八宝纹”。八宝纹常与莲花组成图案,作折枝莲或缠绕莲托起八宝的构图,也有以八宝捧团寿的图样。这对粉彩盘施釉考究,画工精湛,纹饰寓意甚为吉祥,图案雍容华贵,显现出皇家之气。
D 15 cm.×2
RMB: 150,000-250,000
□ 140
清同治蓝釉描金皮球花帽筒(一对)
款识:“同治年制”。同治本朝。
说明:该帽筒直口,筒腹,圆身,平底,形制规整,开海棠形窗。通体施霁蓝釉,釉色莹润。口沿处绘描金双圈纹,下饰如意云纹,外壁金彩描绘团花纹,有花鸟、动物及杂宝等吉祥图案,足部绘莲瓣纹,纹样精细清晰,色彩富丽,器底书“同治年制”四字金彩楷书款,笔迹工整,力道遒劲。蓝釉金彩是景德镇窑的传统品种,始烧于元,至清代更加成熟。该器为同治流行形制,海棠花式镂孔,便于散去帽内汗气,同时也可用于熏香除臭,设计巧妙实用。其纹饰布局繁而有序,图案富贵祥瑞,画面流光逸彩,颇为难得。“同治年制”四字金彩楷书款器物一般为同治皇帝大婚用瓷,传世器较少,霁蓝描金器保留至今金彩多有脱落,而此器基本完好无损,成双呈现,实属难得。
H 27.5 cm.×2
RMB: 70,000-100,000
□ 141
清宣统矾红双龙戏珠大盘
款识:“大清宣统年制”。宣统本朝。
说明:此盘形制较大,且规整,口沿绘云龙赶珠纹,盘内通体绘制双龙戏珠,游龙造型生动,龙目凸瞪,张牙舞爪,姿态矫健飘逸,隙地满饰灵芝云纹、火焰纹,布局严谨,绘制精细,极富艺术感染力,底书“大清宣统年制”。“双龙戏珠”图案是明清官窑经典式样,清代晚期受到皇帝与皇太后的喜爱,广为使用。
D 33.7 cm.
RMB: 50,000-80,000
□ 149
清光绪粉彩过枝花卉大盘
光绪本朝。
说明:此盘形制硕大周正,端庄,内饰梅花、灵芝、蜜蜂、牡丹等纹饰,以“过枝法”描绘,画工细腻,施彩均匀,立体感强,寓意吉祥。
D 53.5 cm.
RMB: 250,000-400,000
□ 154
清冲天桥耳三足铜炉
说明:此只冲天桥耳三足炉,精铜为材,整炉皮色栗红,包浆温润自然,通体无纹,炉微唇外侈,口沿上顺势起拱对铸冲天大桥耳,收颈,鼓腹,下腹圜收,下承三乳足,线条流畅,结构严谨,圜底中央署“玉堂清玩”四字方形篆书阳文款,笔力遒劲,笔划圆熟,字体古拙,与炉身风格一致。观整器,铜质缜密,深穆温润,铸造精良,其造型端庄俊秀,炉身、炉耳、炉足各部分比例协调,线条流畅优美,加之其色泽沉稳古雅,包浆盈实亮丽,颇具美感,与宣炉形神相近,置于书斋显得分外清雅,品味十足。
D 12 cm.
RMB: 30,000-50,000
□ 155
民国铜制花插、香炉一组两件
说明:此对香炉形制小巧,大小适手,线条流畅,整炉皮色栗红,温润光泽,外观素雅,底署“琴书侣”三字篆书款。整炉造型敦实,形制古雅,朴素大方,为文房演琴、读书的焚香佳器,值得宝爱。据传琴书侣为吴邦佐名号,其辞官后自造用炉多以此名款,后世亦竞相模仿。
H 312.5px.D 187.5px.
RMB: 无底价
□ 158
紫檀文房一组(三件)
H 39 cm.H 11 cm.L 30 cm.
RMB: 10,000-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