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赏析 > 「北京荣宝春拍」清刘统勋进呈本写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精品展时间

08.14--08.17

精品展地点

荣宝斋大厦二层多功能厅

(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西街 19 号)

预展时间

08.20--08.22

拍卖时间

08.23

展拍地点

万达文华酒店

(烟台市芝罘区胜利路 139 号)

皇室虔诚 宰相墨宝

「北京荣宝春拍」清刘统勋进呈本写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清乾隆

刘统勋进呈本写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北京荣宝春拍」清刘统勋进呈本写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一门三公 父子同宰

刘统勋,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的重臣。才华超群,学识渊博,为官清廉,恪尽职守,稳重练达,刚正不阿,政绩卓著,德高望重。其平生恪守“不以笔墨招非”因而传世诗文、墨迹极少。在《清通鉴》、《清史列传》、《清史稿》、《清秘述闻》、《纂修四库全书档案》等清代诸多文献中都能查到其事迹。


「北京荣宝春拍」清刘统勋进呈本写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刘统勋画像

刘统勋(1699~1773) 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今山东高密)人,雍正二年甲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先后直南书房、上书房、四迁至詹事。乾隆前期,历官内阁学士、刑部尚书、左都御史、漕运总督、协办陕甘总督、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乾隆帝对其非常倚重,说他“练达端方,秉公持正,朝臣罕有其比,故凡审决大狱,督办大工程,悉命统勋前往莅事,无不治者”。刘统勋官至宰相,为政四十余载清廉正直,敢于直谏,在吏治、军事、治河等方面均有显著政绩。


「北京荣宝春拍」清刘统勋进呈本写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封面

刘统勋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中举人,雍正二年(1724年)考取进士,被翰林院选为庶吉士,担任编修。雍正时期,刘统勋历任南书房行走、上书房行走和詹事等职务。乾隆元年(1736年),刘统勋被提拔为内阁学士,乾隆十七年(1752年),刘统勋进入帝国的核心权力机构,担任军机处行走,从此成为皇帝的左膀右臂。


「北京荣宝春拍」清刘统勋进呈本写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局部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乾隆下旨修纂《西域图志》,由刘统勋、傅恒、褚廷璋、何国宗等负责。刘统勋亲率测绘队历经艰难险阻踏遍天山以北地区,远涉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吹河、塔拉期河,获取了大量实地测绘资料,乾隆二十六年书成。《西域图志》成为后来新疆地图的蓝本。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5月,云南巡抚郭一裕怂恿总督恒文购买金铜制作禁物,刘统勋受命前往调查。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2月,西安将军都赉克扣军饷,刘统勋再受皇帝钦命查案,又会审山西归化将军保德侵吞公款案,皆如实向皇帝奏明,深得乾隆的信任。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刘统勋任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兵部事务。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升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尚书房总师傅、殿试阅卷大臣。乾隆三十年(1765年)任东阁大学士、国史馆总裁。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刘统勋七十大寿,乾隆皇帝亲笔御赐赞元介景四字匾额。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出任《四库全书》总裁官。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十一月十六日,刘统勋赴紫禁城早朝,行至东华门外时,轿内忽然倾斜,抬轿人拉开轿帘发现刘统勋双目紧闭。乾隆听说后赶忙派御前大臣福隆安携药赶往救治,但刘统勋已经故去。乾隆皇帝亲往吊唁,到刘统勋家门口时发现门楣窄小、家居简朴,为之感动。回宫尚未进乾清门,乾隆就忍不住涕泣,对群臣说:我失去了一位得力助手,刘统勋不愧是真宰相,还亲自作挽联和怀旧诗,将刘统勋列为五阁臣之一,追授太傅,赐谥号文正。


「北京荣宝春拍」清刘统勋进呈本写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局部

刘统勋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其文脉绵延,泽披后代。家门出现“一门三公,父子同宰”的盛况,而刘统勋本人善诗文、书法,诗文为当时文学家所著录,书法取法元代的赵孟頫,书风温文尔雅、中正平和,不激不励,风轨自远,以家学传承长子刘墉,使其成为书坛巨匠做好了积淀。

为官清廉,刚正不阿

刘统勋为官正直敢言,不结党营私。在左都御史任上,上书直陈当时权势极大的大学士张廷玉和吏部尚书讷亲拉帮结派,结成朋党,朝野人士为之赞许,也引起了乾隆帝的重视。刘统勋作为朝廷重臣,常在朝中参与机务,与内廷宦官多有见面机会,但他“从不与内侍交一言”,加以避嫌。

刘统勋为官处事认真,重视民生。当时黄河水患不断,且因黄河与运河交汇,黄河泛滥河床淤高,严重影响运河的畅通。在乾隆朝前期,刘统勋是治黄和保运工程的决策者和领导者之一,从乾隆十一年到十八年,几乎每次黄河、运河出险,他都前去指挥治理。在治理水患过程中,他熟练掌握了防患和河运知识,“凡十视河堤,两修海塘,前后章疏数十,皆合机宜,剔除积弊,利赖民生”。他为安定黄河、运河两岸人民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时河南百姓曾在黄河岸边为他立生祠,以示纪念。


「北京荣宝春拍」清刘统勋进呈本写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局部

刘统勋为官多年,但从不为己谋求私利,《诸城县志》记载他“家故有田数十亩,敝庐一处,服官五十余年,未增尺寸”。由于清正廉洁,刘统勋倍受倚重,深得乾隆嘉许,至故去之时,家无余资,房屋简陋,可见为官之清廉。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十一月十六日,刘统勋赴紫禁城早朝,行至东华门外时,刘统勋故去。乾隆皇帝亲往吊唁,到刘统勋家门口时发现门楣窄小、家居简朴,为之感动。回宫尚未进乾清门,乾隆就忍不住涕泣,对群臣说:“朕失一股肱!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刘统勋不愧是真宰相”,还亲自作挽联和怀旧诗:

乾隆皇帝挽刘文正公联

泰岳崩颓群岫冷,天容惨淡大星垂。

乾隆帝《故大学士刘统勋》怀旧诗

从来举大事,要与众老定。小利亦何庆,小失亦何病。

阿逆之初叛,众论已纷竞。统勋督陕甘,储需任所胜。

欲奔巴里坤,是殆乱军令。治罪易廷桂,并命随军进。

五年大功成,释罪重从政。赏罚寓经权,顺应自取听。

十余年黄阁,总兼部务仍。遇事既神敏,秉性原刚劲。

进者无私感,退者安其命。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


「北京荣宝春拍」清刘统勋进呈本写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局部

门庭显赫,父子同宰

以刘统勋、刘墉为代表的清爱堂山东诸城刘氏是清代久负盛名的世家望族,创造了父子宰相、三世一品、八子登科的辉煌,先后出了 11 位进士,7 位二品以上高官,乾隆帝为其赐字“海岱高门第”。尤其是刘统勋、刘墉父子在乾隆年间同朝为大学士,刘墉之侄刘镮之在嘉庆年间任尚书,3人死后分获谥号“文正”“文清”和“文恭”,被称之为“一门三公,父子同宰”。

「北京荣宝春拍」清刘统勋进呈本写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局部

家族成员

祖父

刘必显:刘必显,字微之,号西水,为 刘家第一个进士。生于明万历 二十八年(1600年),天启四年 (1624年)中举,清顺治九年(1652 年)中进士,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 (1692年),享年92岁。清顺治朝进士,曾任户部广西司员外郎。

父亲

刘棨:清康熙朝进士,历任陕西羌州知州、四川布政使等职。

子孙

长子刘墉

次子刘堪

孙刘镮之

刘墉,字崇如,刘统勋长子,也是著名的清官。刘墉于乾隆十六年(1751 年)中进士,在乾隆朝先后任知府、巡抚、左都御史、尚书、总督、 协办大学士等职。在嘉庆朝,他又因向乾隆帝要回传国玉玺及协助清除和珅而受到嘉庆帝倚重,成为大学士兼太子少保,有“定册元老”之称,权力和地位居汉臣之首。嘉庆九年病逝,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

刘镮之(1762—1821),清朝官吏。字佩循,号信芳,山东诸城(今山东高密)人。刘统勋之孙,刘墉之侄。乾隆四十四年(1779)进士。自检讨累迁至户部尚书,兼领顺天府府尹。复累迁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道光元年(1821)卒,谥“文恭”。


「北京荣宝春拍」清刘统勋进呈本写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局部图

文脉绵延,家学深厚

刘氏一门家族显赫,文脉绵延,家风家学堪为天下表率。家族显耀加之学养深厚,使得刘氏一族形成良好的家风,门第不坠。良好家风的形成往往是,家族之链上某个人物出类拔萃深孚众望而为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嘉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恪守祖训,流风余韵代代不绝,就形成了家族鲜明的道德风貌和审美风范。而促使东武刘氏家族的家风得以彻底确立的,当属刘必显——刘统勋的祖父、刘墉的曾祖父。

刘世勋祖父刘必显非常重视学养,重视良好家风。他认为 :“教子之方,莫要于读书。必能读书乃能明理,能明理始能成器,始能保家,至进取成名。登科、发甲,固视乎命运。然其家三世读书而发始达者十居八九;若先世目不识丁,而其身崛起田间,至登甲、乙榜者,百中仅一二焉。俗语所以说书读三世发’之言也。”良好的家教,使刘氏子孙不依赖父辈,树立了较强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一个个成为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


「北京荣宝春拍」清刘统勋进呈本写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局部图

在刘必显的教育和影响下,他的4个儿子中有两人中进士,他的17个孙子中,有12人中举。尤为可贵的是,刘必显的子孙们都恪守了“清廉做官”这一家训。后来,刘必显晚年辞官归故里,在今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户部乡杨家峪村一带构筑别业,名曰“槎河山庄”。“槎河山庄”建好之后,刘必显即搬来居住,此后便一直在山庄中教育子孙力学苦读。而后,刘必显将“槎河山庄”交给次子刘棨——刘统勋的父亲,刘墉的祖父。刘棨不负父望,为官清正廉明,官至四川布政使,为清代著名廉吏,康熙皇帝亲笔书写了“清爱堂”三字赐予刘棨。从此,刘家就以“清爱堂”为自家的堂号,声名远播。

因为家学功底深厚,刘氏家族中知识渊博、学问精深者代不乏人。同治二年(1863 年),刘绍庭编《东武刘氏诗萃》,收录刘氏八代72人诗作,反映了家族诗学之盛,诸城刘氏被称为“山东诗文世家”之一。刘统勋不仅诗文皆佳,还提携了大批后辈学者。刘墉更是学识渊博,被认为 “熟于《史》《汉》,博通前人诗书文词,尤精于内典,傍及说部”。其后裔刘喜海撰有多部金石学著作,被认为是清代金石学名家之首。


「北京荣宝春拍」清刘统勋进呈本写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局部图

诗文书法,无一不精

清代著名学者洪亮吉在《北江诗话》一书中说:“刘文正统勋,不以诗名,然偶有所作必出人头地。”由此可知文正公一生虽作诗不多,但质量很高,颇为世人所推重。特选摘两首,以供欣赏:

汪师著侍讲寓斋同年小集

娟娟玉露滴清圆,净洗新凉水碧天。

稠垒壶觞丛树下,凌兢马影多阳边。

深杯到手辞难却,好雨如珠断复连。

欲继高吟还自笑,强安一字苦拘牵。

告登

呼酒当筵更劝君,十年几此坐论文。

酸咸自辨闲中味,聚散还同霁后云。

良夜流光欣共赏,萧斋风物得平分。

鹓鸿台阁年来满,鸥鹭忘机恋旧群。

刘统勋平生善书法,其“书法承旨,笔意清刚”。尽管后世刘统勋书名不显,但他的子孙却因此继承家学,成为了书法巨擘,其品德才学,学富学养,遗泽子孙,光芒万丈。其子刘墉幼承家学,书法作为家学的一部分,也在传承中得到继承和创新。刘墉书法名噪一时,是帖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浓墨宰相”,《清史稿》云:“墉工书,有名于时。”从书法传承的角度来看,刘统勋书法上承家学,下启刘墉,为刘墉书法成为时代巨匠做好了铺垫,在传承上起到了过渡作用。


「北京荣宝春拍」清刘统勋进呈本写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清乾隆

泥金写本《佛说普门品经》

乾隆皇帝与佛教的不解之缘

清朝是以满族贵族为主,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加强和人民的文化联络,清朝各帝都推崇佛教,有些皇帝还精研佛学,如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帝,拈香敬佛念佛珠已溶入清代帝王日常生活习惯中,成为皇帝们每天必修的“功课”。清帝所住的养心殿设有东西佛堂,皇帝日常在此拈香敬佛念佛珠,并规定西佛堂佛诞日念经。

位于紫禁城西北角建福宫花园南的中正殿,以它为中心自南向北分布了十座藏传佛教建筑,是清代宫廷藏传佛教活动中心,养心殿佛堂和中正殿佛堂是皇帝一人专用的,清宫记载乾隆帝经常前往这些佛堂拈香,在他执政期间,他下旨大规模兴建佛寺,建造修复佛像,翻译佛经,铸造法器,并在宫内举行频繁的祭祀活动。清乾隆皇帝二十五岁即皇帝位,从乾隆元年至三十九年,每年的元旦和四月八日浴佛节,乾隆均无例外地抄写《心经》一部,从未间断。乾隆四十年(1775)年以后,花甲高龄的乾隆皇帝用更多的时间抄写佛经,每月的朔日(初一)望日(十五)浴佛日、八月十三日生日及中年节,都要抄写《心经》一册。俗话说“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朝廷大臣们沐浴更衣、口衔苦茶、恭楷写经进呈御览 则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清前期的这一特殊的宗教文化现象。


「北京荣宝春拍」清刘统勋进呈本写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清乾隆

朱珪写本《佛说阿弥陀经》

臣工写经

臣工写经是朝廷重臣奉皇帝敕命手写的经书,据《中国宫廷善本》一书介绍:清代皇帝虔诚发心,会与每月初一、十五朔、望二日和四月初八浴佛日,还有皇帝的生日,称为万寿节抄写经书,还会敕命朝廷重臣和皇帝身边的伺从在太后、皇帝的生日,或宫中重大庆典特殊日子里,用泥金或墨书精抄佛经进呈入宫。有资格进献手写经书的,均是位尊权重有身份有地位的大臣,或是皇帝得宠的朝廷大员。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现存的清代名 臣写经进呈本是很具宫廷特色的特藏文物,装潢考究,精美华丽,很能代表清前 期书籍装帧工艺的最高水平,纸张为宫廷库磁青,上下花边为如意馆绘制西蕃莲纹,写经字体 恭缮精写,富丽堂皇,最能反映出清代馆 阁体书风的面貌。泥金写经熠熠生光,恭楷书写古雅端庄,更有名家所绘说法图,蝇头细书,一笔不苟,显示出非凡的绘画书法功力。宫廷金字经是皇宫供奉的圣物,极少流出宫外,有丰功伟绩的大臣,皇帝会赐一册供奉。极其珍贵的宫廷写经是用金写成,是内务府用最上等最纯的黄金经过特别调制的,特点是奢华、醒目、经久耐用,能历数百千年而不褪色,诚乃宫廷法宝。


「北京荣宝春拍」清刘统勋进呈本写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局部图

宫廷金字经是一直秘藏皇宫的珍贵佛门圣宝,这些集合了当时最顶级的皇家资源,顶级的皇家材料,诚心为佛祖所做的法宝,材质与法力赋予了这些法宝拥有金刚不坏之身,永世传承。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从未昭示海内外的宫廷孤本,主要包括皇帝御笔写经,臣工抄写经书等。这些一直秘藏于深宫的珍贵写经,书品好,书写材料很独特,版本精良,装饰极其考究,具有鲜明的皇宫特色。在书史、版本史、中国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开经的佛说法图所绘栩栩如生,金光四射,立体感很强。此件磁青描金写本,抄写恭敬,书风流畅,一笔不苟,恭缮精写,显示出非凡的书法功力。装潢考究,精美华丽,,富丽堂皇,代表清代中期宫廷佛经抄写装帧工艺的最高水平,古雅端庄,熠熠生光。


「北京荣宝春拍」清刘统勋进呈本写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局部图

今有幸见到刘统勋书《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卷下》瓷青描经,前后加钤“乾隆御览之宝”,出自乾隆敕令,纸墨皇室庄严,当朝丞相沐手所书,身份华贵无匹。展卷悦目,文人书卷气跃然纸上,见字如面,字如其人,从此卷也可以窥见齐鲁孔孟先哲清廉方正,温良恭俭的处世态度,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而由衷的发出钦佩和赞叹。

从刘世勋的这幅为皇帝敕命,精心抄写佛经上。书法虔诚,有元人赵孟頫风轨,儒雅冲和,不激不励,代表了文人士大夫审美意趣和高尚情怀,从这幅经卷上,历史找到了最好的诠释,佛光灿然,万世至宝。


「北京荣宝春拍」清刘统勋进呈本写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838 清乾隆 刘统勋进呈本写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25×10.5 cm.

RMB: 300,000-500,000

拍卖预告
精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