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 展 时 间
06.17-06.18
拍 卖 时 间
06.19
展 拍 地 点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

中国书画·荣名为宝专场封面
董其昌
(1555-1636)
董其昌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绘画风格和画理画论对当时和后世的山水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积极倡导鼓吹“南宗”正统地位的一代宗师,董其昌的山水画南北分宗论总结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绘画美学思想,为中国古代文艺思想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董其昌 青林长松图
水墨纸本 立轴
130×47 cm. 约5.4平尺
钤印:宗伯学士、董氏玄宰
款识:青林何茸茸,长松出林表,所以蒋生径,无竹亦自好。玄宰。
鉴藏印:荣宝斋收藏、茝林审定、永璇吴氏鉴赏
出版:
1.《荣宝斋一九五〇— 一九八〇三十周年纪念》P55,荣宝斋,1980年。
2.《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一册》P177,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文物出版社,1986年。3.《董其昌·八大山人山水画风》P28-P29,刘朴等编,重庆出版社,1994年。
4.《明清绘画·文房四宝·百年荣宝斋珍藏1994年挂历》3月,1994年。
5.《明清藏画1996年挂历》3月,1996年。
6.《中国历代大师名作丛书·董其昌画集》P21,江苏美术出版社,1997年。
7.《中国名画家全集·董其昌》P73,陈辞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8.《荣宝斋珍藏1·绘画卷一》P58,荣宝斋出版社,2012年。
9.《刘松岩教山水·文人画》(上)P76,刘松岩、刘志奇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
10.《荣宝斋珍藏绘画题跋·明代》P40-P41,荣宝斋出版社,2018年。

出版物封面
著录:
1.《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一册》P49,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文物出版社,1984年。
2.《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壹》P377,劳继雄编,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
3.《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壹》P87,杨仁恺编,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年。

著录封面
说明:此作为梁章钜旧藏。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又字茝林,号茝邻,晚号退庵,祖籍福建福州府长乐县(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生于福州府城。其先祖于清初迁居福州市区。曾任江苏布政使、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江苏巡抚等职。上疏主张重治鸦片囤贩之地,强调“行法必自官始”,并积极配合林则徐严禁鸦片,是坚定的抗英禁烟派人物。也是第一个向朝廷提出以“收香港为首务”的督抚。是一位政绩突出、深受百姓拥戴的官员。晚年从事诗文著作,一生共著诗文近70种。其在楹联创作、研究方面的贡献颇丰,乃楹联学开山之祖。
注:竞投本特殊标的,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董其昌的山水画上追五代董源、巨然,宋,郭熙、米芾,元代黄公望、倪珊等。集诸山水名家之所长 , 在笔、形、境三方面建立了独特的图象符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山水画风格特征。董其昌的山水画在境界上表现出平淡天真的意境,其山水画风格在当时就风靡一时,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画家奉为“南宗”正脉的一代宗师。后世画家如八大、四王等都是继承了和发展了董其昌的山水风格而享誉盛名的。

场景图
此幅《青林长松图》为董氏成熟时期作品,浓淡干湿,笔墨交相辉映,细细观之颇有黄公望再世之韵。此作采用山水画中经典的三段式构图。远景是群山临水而起,虽然远景却构成画面主体,因为这四层山峦,变化多姿,层层叠起,最远处双峰高低起伏给人无穷幻化之美。远山和中间岛屿基本上是先勾后皴,笔墨浓淡干湿掩映其中,笔法取法黄公望,呈现的是自家面貌,正合徐邦达跋一中所谓“千载仰黄痴,翻身能作怪”。

局部
中景与近景为一左一右两处坡石丛树交相呼应。数株杂树生于丘陵水坡之上,枝干也是各具情态。树林之间隐隐透出的茅屋两间,暗示“人家”所在,但也是“空山不见人”,更加凸显此画的意境。近景最突出者当为两株长松。双松枝缠叶绕,按比例占据画面三分之一左右,几乎等同于远山在画面的比例。这或许是董翁刻意经营的高妙之处。本来以远山为主景,近景以坡树呼应一般会有头重脚轻,画面不平衡之感。但此两株长松其势穿过中景,直逼于远景岛屿之下,几乎相贯连,但还未连上,以其势稳稳地托住了几重山峦,有树虽小力顶万斤之势,平衡了整个画面,甚妙。

局部
董其昌的审美取向以及创作观点受禅宗观念的影响十分深远。在明末特殊社会环境影响下,董其昌提出以禅入画的主张。在绘画创作中,由于禅宗思想的影响,更加注重妙合古人与神离的结合,游戏笔墨与禅宗游戏三昧相契合;在笔墨上,用淡雅秀润的笔墨语言描绘内心的物象,传达内心清净的情感,这也可以看到禅宗的澄静空明对董其昌的影响。在审美意境上,追求空和淡的意境,这与禅境的境界追求极为相似。董其昌师古但能出新,在描绘物象、笔墨技法以及意境追求等方面都融入禅意,呈现出空灵、平淡天真的境界。其禅意的思想表现在画面上勾图极简,以笔墨为尚。董氏作画,最重笔墨,而笔墨被用来状物写景的功用在他手中已让位于抒发性灵。如此作,山石、树木并没有细致的刻画,而观之意境深邃,满纸生趣盎然。欣赏董画,应该超于象外,直切笔墨深处,才能如食橄榄,味之无穷。这件董其昌《青林长松图》值得悉心玩味的地方实在太多,这都得益于画家的天纵之才和苦心经营,诚如古人所云“看似寻常最奇崛,诚如容易最艰辛”。

局部
这幅《青林长松图》晚清时期为梁章钜旧藏,梁氏是晚清要员曾积极配合林则徐严禁鸦片,是坚定的抗英禁烟派人物,也是第一个向朝廷提出以“收香港为首务”的督抚。八十年代国家七人书画鉴定小组将此作定为真迹,此后多次著录出版,又经荣宝斋珍藏,为近年拍场难得一见的董其昌佳作!
荣宝斋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