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宝看台 悲鸿“价”速 一日千里

悲鸿“价”速 一日千里
徐悲鸿的作品很早就是艺术市场上的焦点,从1980年代初的几千元开始不断攀升,总体说来,其增值幅度约在50至350倍之间,请看部分徐悲鸿作品拍卖成交价:
1. 1993年《五骏图》在HK佳士得拍卖,成交价332万港币;
2. 2003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春山十骏图》以200万元底价起拍,以627万元成交,创徐悲鸿中国书画作品拍卖世界纪录;
3. 2004年6月广州嘉德春拍,《奔马》图轴以187万人民币高价成交;
4.2004年12月18日北京荣宝秋拍,《九州无事乐耕耘》镜心以1705万人民币成交;
5.2005年5月29日,徐悲鸿《古柏双骏》在HK佳士得拍卖会上以975万港币成交,这是徐悲鸿骏马题材成交的当前最高价位。
因此,用一日千里来概括徐悲鸿马作品的拍卖价格,并不为过。
徐悲鸿画马,凝结着一种艺术创造的辩证法,既神奇又合理。比如,强调气势的徐悲鸿曾经经历解剖活马的一段时间,他要像动物学家那样熟悉马的骨骼和肌肉结构;他讲究质感、长于素描,可是他的“马”却有着一定的写意成分;而写意则往往是通过中国传统中的挥墨来完成的,不可思议的是,徐悲鸿同时又喜欢运用细而清晰的线条来展示一匹又一匹马。这里,徐悲鸿画马的艺术妙就妙在,其线条是写意式的,其气势却又是“工笔”式的。马的“形”与“神”同一起来。因此,徐悲鸿不是在画马,而是在写马;不是在写马,分明在画马。
徐悲鸿的大写意画马,前无古人,至今无来者。他以带魏碑兼草隶的书法笔意,勾画马的躯干;再借大笔挥洒,写出马尾及鬃,最后用水墨晕染。他笔下的马,只取动势,即使是立马,亦充盈着飞动之势。马皆昂首天外,奋蹄如飞,意气风发,不可一世。而马的鬃毛、尾巴、蹄,乃至肌肉,无一块肌肉不是动的,又无一条毛发不是静的。
马寓意忠诚,象征勤奋与成功,体现力量和速度。徐悲鸿画马,不仅只为一般观赏,而大多是借以抒发郁结难言之悲愤和爱国忧世的心情。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驻沪19路军与上海人民奋起抗日,徐悲鸿激于爱国热情,画一昂首屹立的马,命名为《独立》,表达出希望祖国独立强盛的时代意识,使人感奋。1935年,徐悲鸿画《奔马》一幅,在画上题写“此去天涯将焉托,伤心竞爽亦徒然”句,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除了写赠时任国民党北平市主任委员的吴铸人的父亲吴道南的《不老松》外,徐悲鸿的多幅《立马》、《奔马》此次亦追蹑此幅,奔上荣宝拍台。这股“马旋风”,势必为今秋的拍卖市场带来极为强劲的冲击力,成为一道耀眼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