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荣宝2008春拍即将举行

荣宝2008春拍即将举行

    北京荣宝200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将于5月9日在北京亚洲大酒店举行,6-8日预展三天。本次春拍分为中国油画和中国书画两个专场,共计推出艺术作品500多件。其中,中国书画专场包括“郭秀仪藏齐白石作品暨郭秀仪作品”专场、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国当代书画等300余件。

    “郭秀仪藏齐白石作品暨郭秀仪作品专场”是本次拍卖会的一大亮点,延续荣宝拍卖以学术价值引领市场价值的方针策略;近现代名家书画板块依然荟萃了众多艺术大师,如吴昌硕、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傅抱石、黄胄等的精品力作;林散之、溥儒、李叔同、启功等的书法作品也为本场春拍增色不少;当代书画则始终以市场认可度甚高的名家精品为主,同时关注中青年画家的成长。中国油画则依然以“本土价值”为基准,推出立足民族传统文化意义的作品。本次春拍主要有如下精彩看点:

郭秀仪藏齐白石作品广为看好

    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一生收过许多徒弟,至晚年,他有两位得意女弟子,皆入室授业。其一为老舍夫人胡絜青;其二为郭秀仪,系著名爱国将领黄琪翔夫人。荣宝此番有幸从郭秀仪家属手中组织到一批齐白石及其女弟子郭秀仪的二十多件艺术精品,在2008春季拍卖会上集中以《郭秀仪藏齐白石作品暨郭秀仪作品专场》展现。在这一专场中,齐白石为郭秀仪创作的《高冠》《荷花蜻蜓》《桃花》《双安》《红蓼》等可谓寓意丰富的上品,也可见郭秀仪深得齐白石老人的喜爱。《高冠》以齐白石较为少见的“鸡冠花”题材入画,鸡冠花呈上下分布,形成“冠上加冠”的气势,寓意官运亨通;《荷花蜻蜓》是一件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作品,大尺幅画面,构图饱满,色彩清丽明亮,为91岁的白石老人赠以郭秀仪夫妇的得意之作,是时黄琪翔任我国司法部部长,郭秀仪刚踏入大匠之门,画面洋溢着浓烈的和谐气氛。在这一专场举办的同时展出有15件郭秀仪的作品,这些作品不参与本次拍卖,由其家属友情借展,以较为多方面的展现郭秀仪优秀的艺术创作水平。

    可以在此相提并论的是,2007年香港苏富比秋拍,“张宗宪珍藏中国近代书画”专拍中包含有齐白石作品20多件,其中有曾任上海警备司令、国民党政府参事杨虎收藏的齐白石作品。杨虎,安徽宁国人,字啸天,齐白石赠送给杨虎夫妇的《满堂吉庆》在当次秋拍会上取得了960多万元的成交佳绩。

齐白石精品精彩不断

    除上述郭秀仪藏齐白石作品专题外,荣宝又推出了多件齐白石不同题材的精品。首先是我国著名现代诗人阮章竞先生收藏的两幅齐白石作品《清风》与《藤萝》。阮章竞,曾用名“洪荒”,广东中山人,他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一名画家。《清风》约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画面以三个层次展开,近树、帆船与远山,通过湖面轻轻的水波联系在一起,简单、疏朗、明快。清风由画面右方徐徐吹来,风帆微微鼓起,帆船缓缓移动,与远方的树木和一侧的平山轻轻告别;水波微兴,承载着帆船送了一程又一程,比之东坡居士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更具有动态的韵律美。

    齐白石画藤萝,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近于徐青藤,用笔飞动狂肆;1925年前后,则向海上吴昌硕靠拢,行笔苍劲,乱而不乱,颇富自然神趣。由阮章竞先生收藏的《藤萝》,无论是整体风格还是具体画法都已自成体制,约是20世纪30年代左右创作的作品。作者以篆书笔法画藤条枝干,遒劲有力,蟠曲环绕,但条条有木,形乱而理顺,这是他胜于吴昌硕之处;藤萝的花卉则不拘泥于自然世界的客观事实,用洋红调花青画花,色彩比自然界的藤萝花卉更加鲜艳;又衬以嫩绿之叶,焦墨之干,三者协调一致,更显色彩缤纷,格调高雅。齐氏的藤萝题材很早就得到市场的认可,嘉德1995年秋拍会上,与本幅阮章竞收藏的《藤萝》创作于同一时期《紫藤》就以187万元成交;2005年翰海春拍会上,齐白石另一幅《紫藤》以440万元的价格成交。阮章竞系我国著名现代诗人,同时也是一名画家,他收藏的此件《藤萝》是一件难得的佳构,值得期待。

    此外,海外回流的齐白石《杏花》《清白家声》也是少有的精品,齐白石喜欢吃大白菜,也喜欢画大白菜,将白菜誉为“清白家声”是齐白石的独创。齐白石与曹克家合作的《枫叶螳螂•猫》是一种特具生活情趣的作品,另一幅晚年之作《水族》,将鱼、虾、蟹置于同一画面,生动地营造了一个自由自在的水族世界。齐白石所画的水族之趣,有着“草野之狸,云天之鹅,水边雏鸡”奈何不得的自在和生动,还有齐白石所企盼的幸福生活的完美与和谐,“虾盘坐上乡邻酒,欢乐人间五百年”,也是齐白石倾情于此的缘由所在。

徐悲鸿“奔马”“立马”驰骋拍场

    “马”是徐悲鸿永恒的创作主题,而徐悲鸿的“马”又是众多拍场永恒的热点。荣宝本次春拍推出的两件徐悲鸿作品《奔马》《立马图》,就似两匹良驹,将驰骋拍场。《奔马》创作于1941年2月,是时徐悲鸿正在新加坡举办助赈画展。当次画展,徐悲鸿特意捐出名画80幅助赈。画展后,徐悲鸿于2月13日和15日分别在南洋中华女中做了“艺术的意义与作画的方法”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讲座。本幅《奔马》的上款人文淑,即全增嘏先生夫人胡文淑,早年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 是时执长新加坡南洋女中,与悲鸿先生有着深厚的友谊。因为是赠予好友之作,《奔马》从结构布局到整体创作都显得尤为精到。画中奔马四蹄腾空,自画面右侧向左方急驰而过,马鬃飘扬,马尾挥动,极富动态的韵律美;马的骨骼结构准确、外形动态逼真,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无穷的力量。从历史背景来看,是时中国正在遭受日本侵略军铁蹄的蹂躏,徐悲鸿忧国忧民之心拳拳可见,南洋助赈画展也是在为国家出力,奋扬的马蹄表达了作者向往投身于革命洪流,为振兴中华随时奋进的决心。

    《立马图》是徐悲鸿先生于1935年在杨仲子先生的海燕楼所作,1939年再题。杨仲子(1885-1962),原名祖锡,亦名扬子,以字行,号石冥山人、一粟翁、梦春楼主;所居曰海燕楼、一粟翁。江苏南京人。于瑞士日内瓦音乐学院习钢琴、音乐理论、作曲及西洋文学。1920年归国,历任北京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主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传授西洋音乐之外,于建立音乐高等教育制度、倡导民族音乐等,皆建树良多。徐悲鸿1919年在法国求学期间结识了杨仲子,之后两人成为好友。杨仲子精通金石书法,徐悲鸿用的许多印章都出自杨仲子之手。徐悲鸿称杨仲子是“以占卜文字入印的第一人”。

张大千山水作品件件珠玑

    本次春拍推出张大千的三件山水精品《黄山慈光寺》《秋林觅句》《江山晚兴》。山水佳作,总让人心生无限向往,比如《秋林觅句》,“……缓步亦足赏,何须坐停车。行行日将夕,微吟酬物华”,画中的山水,可以观、可以游、可以居,一种潇洒的出尘之念油然而生。《秋林觅句》作于丁亥1947年,画家从敦煌归来已有四载,期间多次游历祖国名山大川,艺术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秋林觅句》依然是张大千前期山水的面貌,蕴含着浓浓古意。作者以写意手法,精心布置山石、树木、人物;粗笔淡墨与渴笔焦墨穿插运用,表现出山石树木的阴阳向背和高低远近。“秋山骨棱层,秋树枝槎枒,尚有余霜叶,点缀如春花”,张大千不仅是一位画画高手,更是诗词骚人,这短短20个字,就将画面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观者不得不随之缓步期间,欣赏这静静秋山的无限诗意。

    张大千曾于1927年、1931年和1936年三次登临黄山作画,并吟诗作赋,尽情讴歌,直至晚年侨居海外,依然魂牵梦绕,恋恋不忘黄山美景,作于1962年的《黄山慈光寺》就是张大千寓居巴西八德园时期的忆写之作。作者以兼泼墨带写意的手法,描绘云雾缭绕的山林;画面上方大片的留白,给人以辽阔的想象空间;山脚的丛林郁郁葱葱,近处的松树挺拔高昂,慈云寺就在云山雾海松树丛林间,独添了一份仙气;两位智者在松树下悠闲交谈,整个画面洋溢着自然、安详、宁静的空灵之气。张大千黄山题材的作品一直很受市场欢迎,早在2000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会上,张大千创作于1966年的《黄山绝顶》就以296万元成交。荣宝本次上拍的这件《黄山慈光寺》曾经参加1974年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的“张大千画展”,又于1998年参加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张大千毕卡索—东西大师联展”,并经多次著录,是张大千极具代表性的精品。

    张大千三上黄山,也多此登临华山,对华山的雄奇险峻了然在胸。20世纪40年代期间,张大千以华山为题材画了许多山水作品,《江山晚兴》是其中的一件,设色、皴法和人物形象都符合此期的风格。画面层峦叠嶂,层次丰富淡远,皴法细致严谨,设色明净浑融,岩石瘦硬崚嶒,画面境界阔远灵逸,显示出作者杰出的传统功力,将华山“千尺幢”和“百尺峡”的险峻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望而生畏。

众多名家精品,举不胜举

    傅抱石《仕女》 今次香港苏富比春拍会上,傅抱石的作品得到众多藏家的追捧,8件作品悉数成交,总额近2000万元。荣宝本次春拍会上,傅抱石的《仕女》也是一件难得的精品,收入由广西美术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傅抱石全集》二卷中,此件作品也曾是1993年集古斋在香港举办的“癸酉新春书画展”上的作品。《仕女》图创作于1947年秋的上海,是年10月27日至11月2日,“傅抱石画展”在上海南京东路慈淑大楼“中国艺苑”开幕,展出作品180余幅,人物山水各半,多为巨制。据《仕女》的题款“子山先生方家教正,丁亥秋月,抱石申江写”可见,此件作品正是作者在上海办展期间,画赠友人“子山先生”的作品。画家当时还曾作过一小尺幅《林下美人》赠送给这位“子山先生”,可见两人关系很好。

    吴昌硕《豆味良佳》《墨竹》 这两件作品均为日本回流。《豆味良佳》创作于1920年,是吴昌硕晚年时期的佳作。作者以篆法入画,极力发挥书法“写”的表现性,笔力老辣,力透纸背,纵横恣肆,气势雄强。吴昌硕感叹道:“老缶欲思一活勇庐也。”“勇庐”是鼻神的异称,豆味的香糯使人精神愉悦,可以似神仙般超凡脱俗。《墨竹》创作于1913年,是年重阳夜,吴昌硕看到竹影,听到玉笛声,即兴起舞墨,想起涪翁(宋黄庭坚)的那句“几日怜槐已著花,一心咒笋莫成竹”,感叹“涪翁咒笋太无端”,款中所提画竹之墨为友人李野西所藏扬州八怪之一金冬心(金农)所制之墨,在《吴昌硕印谱》中有一枚“李野西读画记”的印章,应为吴昌硕为李野西所刻,印证两人实有往来。在《墨竹》日本原盒上作题签的“长尾甲”,又名长尾雨山,曾是第一批西泠印社社员,与吴昌硕互相引为知己。

    林风眠《执扇仕女》 林风眠的仕女画是其诗情画意的“风眠体”的最佳代表。他用毛笔宣纸和典雅的色泽,捕捉着一种幻觉,一种可望不可即的美。诚如此次上拍的《执扇仕女》,既有古典仕女的风韵,又有马蒂斯式的轻松优雅;无珠光宝气的华贵,亦无堆粉积脂的香艳;一方面流溢着异性的温馨,又一方面透露出对人欲物欲的厌倦。

    李可染《千山万水》 从本次上拍的李氏山水作品《千山万水》的创作题材、皴擦手法和色彩运用来看,是画家20世纪50、60年代这一历史时期创作的精品。画面以雄伟的山体铺成开来,远处连绵起伏的平远山脉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纵深感;蜿蜒的山路上,聚集了密密麻麻跋涉千山万水的人,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同时又是人与自然融合的表现;山脚处郁郁葱葱的树林与高耸的山峰上下呼应,体现了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作者讴歌祖国大好河山之情溢于言表。此件作品著录于天津杨柳青画社2001年出版的《李可染中国现代山水画》画集。

    黄胄《风雪归来》 此件是黄胄赠给“苏州刺绣研究所”的作品。苏州刺绣研究成立于1957年,坐落于苏州著名园林——环秀山庄内。苏州刺绣研究所经常邀请名家提供作品制作苏绣。1980年5月,轻工业部工艺美术学会在苏州举办五省市工艺美术工作者进修班,请黄胄讲课并组织学术研讨活动。《风雪归来》为此期间所作。黄胄热爱生活、赞美生活,无论是否在边陲,他都会一往情深的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并把他们生动地记录下来,成为讴歌时代、记录时代的标志性画卷。

    此外,任伯年的《棕树双鸽》、何海霞的《仿巨然雪图》《林深草木阴》、李可染的《牧牛图》《迎春图》、谢稚柳的《雪山千嶂》《春山图》、陈佩秋的《嘉兰蛱蝶》、吴作人的《任重致远》、陆俨少的《峡江图》、吴冠中的《玉龙雪山》、黄胄与宋文治的《云萍集胜十二开》等,以及金陵画派中钱松岩的《泰岱朝晖》、亚明的《长城》、宋文治的《云中飞瀑图》、魏紫熙的《海涛》等都是值得收藏的精品。

名家书法比拼拍场

    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荣宝本次春拍精心准备了一场丰富多彩的书法盛宴以犒赏喜爱中国传统书法文化的藏家。

    溥儒书写于自制“落霞笺”上的册页(14开)是本场的一件重要的作品。这套在“落霞笺”上书写的阿房宫赋是溥儒书法中的精品,出版在《溥心畲先生书画遗集》下册 272-285 页,为其家藏,可以和文征明等前辈名家的书法精品媲美。“落霞笺”是溥心畲先生按自己的心态制作的一种书写用纸,自称“落霞笺”,有行云流水之趣。他为了制作几张效果满意的“落霞笺”,有时需耗用一天的时间,所以用“落霞笺”完成的书法作品极少。

    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出世入世箴言手卷》为作者圆寂前五个月所写的最为重要的内容,即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所说的“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是人生真谛、佛家禅悦最为大彻大悟的内容,也是弘一法师苦修一生所得出的箴言。此卷原收藏在扬州市文物店,未收入《李叔同全集》,也没有见诸于《弘一法师年表》,是研究弘一法师一生出世箴言、入世禅语最有价值的历史文献,也是弘一法师晚年独一无二的“人书俱志”书法手卷作品,远胜弘一法师此前所写的《华严经》、《妙法莲华经》等。弘一法师在民国三十一年三月,曾回泉州百原寺,不久即移居温陵养老院,并名其书斋为小山书院。此卷正是写于此时,是“入世”与“出世”最佳总结的时间。九月四日(阳历10月13日)晚八时圆寂后,徐悲鸿、欧阳予倩、黄炎培、柳亚 子、夏丐尊、叶圣陶、丰子恺、刘质平、朱光潜、赵朴初等均为其学问、人生真谛、佛家箴言所折服,纷纷着书言谈弘一法师所到达的境界,惜他们均未读及此卷, 否则一定会拍案叫绝。

    林散之的《草书杜甫诗册》(10开)书于1973年,以杜甫的《滟滪堆》《江上》《江亭》《野望》《夜泊牛渚怀古》《客亭》《西郊》《登岳阳楼》《宿白沙驿》《秋登谢朓北楼》十首诗抒怀。这是作者伤残后以三指书写的第三年,经过刻苦锻炼已经运笔自如,所作书法更臻于妙境。林散之在我国书法史具有重要地位,其意义不仅在于富有个性的“散草”的创立,以及有关相应的结字、章法、用笔等方面的创造性的价值,而且还在于,启示现当代书家在继承深厚传统的基础上,如何与新的时代共同迈进,是否敢于并能够作出虽是循序渐进,但却是不断地突破性的变革。

    荣宝今春推出的第60期艺术品拍卖会上,启功的六件书法作品取得了150多万元的成交佳绩,成为拍场的热点。启功的书法富于传统气息,但更具有翩翩自得的个人风范——文雅而娴熟、清冷而端丽。本次春拍,荣宝再次精心组织到启功的书法精品以满足藏家的需要。除了条屏外,启功的《行书册页十开》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书法精品,并有徐邦达和史树青先生的题跋,有识者当藏之。

当代书画,精品纷呈

    当代书画板块,仍以市场认可度甚高的名家精品为主,包括吴冠中、范曾、史国良、刘大为、王明明、贾又福、何家英等的作品。吴冠中的《天台山风光》、范曾的《神童牧归图》《女娲补天》《杜牧雅趣图》《善行无辙迹》、白雪石的《春夏秋冬四屏》《漓江春》、贾又福的《朝晖》《踏遍高原泥土香》、何家英的《吟诗少女》《春》、田黎明的《乡村女孩》以及徐乐乐的《春郊游骑图》、唐勇力的《赏春》、喻继高的《新春》等是本次春拍会上值得关注的作品。

    吴冠中的《天台山风光》创作于1987年,是年4月至5月,吴冠中赴天台山写生。在此期间,吴冠中创作了多幅以“天台山”风光为题材的作品,此件《天台山风光》为其中之一。作者将线与点精心搭配,局部则施于鲜亮色彩,具有清新流畅的美感。这件作品被收入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散珍集成》。

    范曾的《杜牧雅趣图》是一件大尺幅精品,创作于1990年,画面以一老一少的对话场景展开。范曾作画主张用石涛“一画论”之精义,力追天籁之境,精于白描,尤喜写意人物。其历史人物清新典雅,潇洒飘逸,诚如此幅,风骨独具,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作者在题款中论及中国书道之事,可见他不辍思考、努力提高书法技艺的决心。又题“十翼惬意作也”,说明此幅《杜牧雅趣图》也是范曾自己很是满意的作品。

    何家英的《春》是一件极具诗情画意的作品,以杜甫的一首诗“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月风”入画。落英缤纷的桃树下,一位古装女子静静地坐于其下,右手轻轻拿着书卷,怅然若思、又或是有所期盼,一股伤春的味道徜徉其间。

    此番春拍推出的白雪石《春夏秋冬》四屏由日本回流,著录于怡文阁出版的《白雪石画集》。白雪石“漓江”系列山水作品甚得市场喜爱,荣宝2005春拍会上,一件大幅作品《漓江春早》以264万元成交,目前仍居其作品拍卖成交价首位。虽然目前上拍的白雪石作品不少,但以四条屏形式出现的却极为少见,此幅《春夏秋冬》四屏又是如此精到,值得藏家们细细品鉴和收藏。

    贾又福的《朝晖》是画家太行系列中的精作。画中,在山体和地面的墨块压迫中,一轮红日鲜亮无比的从山体的墨色中脱将而出,放牧者与牛已沐浴在朝晖中。“色”块的运用是贾又福成为当代艺坛中最具代表性、最引人注目的画家之一的原因所在。太行山给予他的不仅是对大自然,而且也是对人类生存的深刻领悟,使他的作品无论是巨制还是小帧,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此件作品著录于天津人美出版的《当代中国画名家艺术•贾又福画集》。

    从目前艺术市场的发展来看,当代书画趋于平稳,精品与普通作品的价格差距在一步步拉开,市场对于当代名家的精品依然具有宽泛的接受力,而普通作品则成为被挤出市场的对象。这就对画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才能在艺术市场上有所建树,也才能在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当然,对于拍卖公司而言,更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将更多更有价值的艺术精品介绍给藏家、推向市场,进而推动中国艺术产业的发展。

 

拍卖预告
精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