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南京古琴欲创拍卖世界纪录

南京古琴欲创拍卖世界纪录

  【金陵晚报报道】 5月初将在北京举办的荣宝拍卖会上,一把待拍的“龙吟虎啸”的宋琴引起了国内古琴界和收藏界的关注。据著名古琴鉴赏家郑珉中先生透露,这把“龙吟虎啸”琴制作工艺精湛且流传有序,最终的拍卖成交价格极可能超越去年创下891万元天价纪录的“大圣遗音”唐琴。

     记者昨天从当初携带该琴上京、送给郑珉中先生鉴定的中国古琴协会理事陶艺先生处了解到,这把吸引了无数收藏家目光的国宝级古琴乃是出自南京,800年流传过程中,“龙吟虎啸”先后与赵孟钴、倪云林、董欣宾等著名书画家结缘,文化价值之高,存世其他古琴可能无有能出其右者。   

     赵孟制作的唯一存世古琴   

    “龙吟虎啸”古琴是仲尼式,乃是用虫蛀古桐材制成,琴通长122厘米,琴背池上刻寸许隶书“龙吟虎啸”四字,琴腹中左刻寸楷一行“松雪道人识”五字,陶艺告诉记者,“松雪道人”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钴的号,“龙吟虎啸”琴是赵孟钴亲手制作的作品。   赵孟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其篆、隶、楷、行、草诸书在当世都称为第一,存世作品《洛神赋》、《赤壁赋》、《临兰亭帖》等都已被列为国宝。赵孟钴还是一位博学广识、才气横溢的艺术家,他精音乐、冠文章、熟诗歌、嗜篆刻。陶艺说,赵孟钴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很高,但被其书法成就掩盖了,因此鲜为人知。赵孟钴做过不少古琴,流传下来的很少,这把“龙吟虎啸”是国内发现的第一把赵孟钴制作的古琴,有助于后人认识赵孟钴作为一位著名古琴家的身份。   

     国画大师董欣宾重金收藏   

     赵孟钴死后,其子孙曾把“龙吟虎啸”赠送给元代著名画家倪云林,倪氏后人后来又完璧归赵,把琴还给赵孟钴后代。该琴800年来流传有序,在古琴史上十分著名,民国时更被评为“十大名琴”之一。上世纪80年代,赵孟后裔、商务印书馆的高级编审赵鸿雪家属将“龙吟虎啸”卖给了江苏国画大师董欣宾。陶艺先生告诉记者,董欣宾虽然不会弹古琴,但极为热衷收藏古琴。他小时候的私塾老师是一个寡妇,会弹琵琶、吹箫,受这位私塾老师的影响,董欣宾从小就对音乐有兴趣,他虽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古琴音乐,但他命自己的儿子董博学习古琴,并不惜重金购藏古琴供董博学习之用,“龙吟虎啸”琴就是董欣宾在上世纪80年代初花了数万元购得的。   

     2002年,董欣宾不幸英年早逝,其亲属、友人准备在无锡、南京两地建设董欣宾纪念馆、董欣宾故居,因此拿出“龙吟虎啸”琴拍卖,用来筹措资金。四十年来最完整的宋琴   “龙吟虎啸”琴拿出来拍卖,公开在古琴界面前亮相,引起了古琴研究学者的轰动。郑珉中就为之惊叹倾倒,称该琴是四十年来所见到的“最完整的宋琴”!郑珉中先生说,“龙吟虎啸”琴通身黑漆,蛇腹断满布其上,古意盎然。琴面合缝严紧,天地柱均极牢固,周边断纹通天为未经剖修之器。略一勾拨清越琳琅发金石之声,犹如环佩之音来自天际。这种琴音与宋人辑《琴苑要录》所述“琴为无声之乐,务存细紧”的要求相合,显然是一张具有古人欣赏特点的宋琴。而传世宋琴多经破损重修,“龙吟虎啸”却十分完整,实属罕见之品。   郑珉中先生还指出,传世古琴中,唐代蜀人雷越之琴以及宋仿之作已经看到,但没有看到唐代另一位制琴大师张越之琴以及宋仿之作。“龙吟虎啸”正好符合张越之琴“材分短小”、“形如广瓦”、“张琴坚清,声激越而润”三个特点,因此也可以判断“龙吟虎啸”是几十年来发现的第一张张越风格的古琴。   

     新闻链接:“大圣遗音”VS“龙吟虎啸”   

     去年11月26日,在北京嘉德公司举行的2003秋季拍卖会上,一把唐代“大圣遗音”伏羲式琴,以891万元创造了中国古琴拍卖世界纪录,如今“龙吟虎啸”出场,业内人士认为,这把起价为80万到120万元的古琴极有可能超过“大圣遗音”,创下新的世界纪录。   陶艺先生指出,“大圣遗音”和“龙吟虎啸”在制作工艺上各有千秋,分别代表了唐琴和宋琴的特点,“大圣遗音”由唐代制琴大师雷威制作,由我国著名文物鉴定家王世襄收藏。“龙吟虎啸”则出自元代书法家赵孟测之手,是目前可见赵氏制作的唯一古琴,并由国画大师董欣宾收藏,其文化价值超过了前者,因此最后落拍时应该会创新的世界纪录。   

     据了解,唐琴与宋琴不同区别主要表现在:唐琴多系私家作坊制作,风格雅美,而宋琴多出自“官琴”(官办造琴具制作),有统一定制,以仿雷威、张越为主。唐琴面底皆呈拱形,琴体浑圆饱满,宋琴仅面呈拱形且幅度趋偏,后人总结为“唐圆宋扁”。 金陵晚报记者 于峰 (编辑 云翔)

拍卖预告
精品赏析